《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王碧芸教授,请她为我们详细解读了该研究的背景、意义、挑战及创新点,并对未来HR+/HER2-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期待能为广大临床医生及科研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启示。
编者按:随着乳腺癌治疗领域的不断进步,精准治疗正逐步成为提升治疗效果的关键。2024年ESMO ASIA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碧芸教授在“Proffered Paper session:Breast cancer”专场带来了优选口头报告,向全世界同道介绍了其团队在18F-FES PET/CT筛查指导HR+/HER2-转移性乳腺癌一线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报告结束后,《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王碧芸教授,请她为我们详细解读了该研究的背景、意义、挑战及创新点,并对未来HR+/HER2-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期待能为广大临床医生及科研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启示。
01
肿瘤瞭望:请您分享一下开展18F-FES PET/CT指导HR+/HER2-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一线治疗的真实世界研究的背景。
王碧芸教授:我们开展18F-FES PET/CT指导HR+/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真实世界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原因:尽管CDK4/6抑制剂(CDK4/6i)联合内分泌治疗是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但在临床实践中,仍有一小部分患者无法从这种治疗中获得生存获益。先前的一些回顾性研究表明,18F-FES PET/CT对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或化疗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希望进一步验证这一技术的价值。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在一个包含432例患者的真实世界队列中,将治疗前经过18F-FES PET/CT筛查指导初始治疗的患者与未接受过18F-FES PET/CT检查指导的患者进行了对比,进而发现了在真实世界中18F-FES PET/CT的重要的指导意义。
02
肿瘤瞭望:该研究结果显示,与未接受18F-FES PET/CT筛查初始治疗的HR+/HER2-MBC患者相比,接受18F-FES PET/CT筛查的患者有更好的疗效。这一发现对HR+/HER2-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有何重要意义?
王碧芸教授:在该项研究中,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0~2023年诊断为HR+/HER2-MBC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了432例CDK4/6i联合ET(内分泌治疗)或CT(化疗)一线治疗前18FES-PET/CT筛查或未筛查的患者。
一线治疗前接受FES-PET/CT筛查155例(35.9%),277例未接受筛查(64.1%)。111例ER阳性转移灶和17例ER异质性转移灶患者接受了CDK4/6i+ET治疗;21例ER阴性转移灶和6例ER异质性转移灶患者接受了CT治疗。
在未筛查组中,202例患者接受了CDK4/6i+ET治疗,75例接受了CT治疗。在筛查组中,128例患者接受了CDK4/6i+ET治疗。在CDK4/6i+ET队列中,筛查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长于未筛查组(mPFS分别为32.4个月和18.0个月,HR=0.48;95%CI:0.34~0.69;P<0.0001)。在CT队列中,筛查组患者的中位PFS优于未筛查组(mPFS分别为11.35个月和8.91个月,HR=0.56;95%CI:0.33~0.97;P=0.035)。
这一发现对HR+/HER2-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既往对于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我们会根据转移灶ER免疫组化检测的情况给予治疗指导,但在临床上,一些患者出现转移后无法进行检测,且患者肿瘤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检测部位的不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决策。而通过18F-FES PET/CT筛查的指导,临床医生可以更精准地为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选择治疗方案。该研究结果提示,FES-ER阳性的患者使用CDK4/6i+ET治疗相较于对照组的疗效显著更佳,而FES-ER阴性的患者,使用化疗有一定优势。因此,我们可以根据18F-FES PET/CT筛查结果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
此外,我们还对内分泌耐药患者进行了亚组分析。研究发现,筛查组接受ET治疗的患者中位PFS为28.3个月,未筛查组为16.0个月(HR=0.59;95%CI:0.39~0.88,P=0.0097),获益显著。但在接受CT治疗的患者中未发现这种差异。由此可见,在内分泌耐药的患者中,通过18F-FES PET/CT评估也可以有效地筛选出适合CDK4/6i+ET治疗的患者,这有助于帮这部分患者改善预后。因此,18F-FES PET/CT筛查有望成为HR+/HER2-乳腺癌患者治疗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
03
肿瘤瞭望:在这项研究开启过程中,您和您的团队面临哪些主要的挑战,是如何克服的?这项研究的创新点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碧芸教授:在研究开启过程中,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需要高效地整合来自多方面的信息,因为这是一项与核医学科合作的研究,同时患者的数量也相对较大。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我们团队成员之间进行了紧密的协作,并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专业优势。最终,得益于团队成员的努力和合作,我们成功地完成了这项研究。
这项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我们首次在真实世界中,以一个相对较大的样本数量(432名患者),证明了18F-FES PET/CT筛查对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的指导作用。其次,我们的研究不仅验证了18F-FES PET/CT在评估ER状态方面的价值,还进一步探讨了其在指导治疗方案选择方面的应用潜力,为HR+/HER2-乳腺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04
肿瘤瞭望:基于目前的研究成果,您对未来在HR+/HER2-转移性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有哪些展望或计划?特别是在18F-FES PET/CT应用方面,您认为应该如何更好地推广和利用这一技术?
王碧芸教授:基于目前的研究成果,我们对未来在HR+/HER2-转移性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有以下几点展望和计划:
在18F-FES PET/CT应用方面,我们认为应该加强该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目前,国内能够进行18F-FES PET/CT检查的中心还较少,这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因此,我们希望借助这项研究的成果,推动更多的医疗机构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并最终让更多的HR+/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受益。
今后,我们计划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以更深入地探究具有异质性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疗效的差异,从而更好的指导不同患者治疗。此外,在我做完现场报告后,有同道提问,FES表达的程度是否与患者的预后相关,这也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要关注点。
王碧芸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乳腺及泌尿肿瘤内科专科主任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患教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CRPC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