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CC2015]基于“膜解剖”的D2+CME胃癌根治术——龚建平教授访谈

作者:  龚建平   日期:2015/6/10 18:12:19  浏览量:2736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在第11届国际胃癌大会中,我们采访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龚建平教授,邀请他介绍了他所提出的“膜解剖”理论和“胃癌CME”的研究进展。下面是根据采访整理的文字。

  龚教授解读:

 

  外科手术是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最主要治疗方式。长期以来,人们通过胃切除、沿着血管的淋巴结清扫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复发率仍旧很高。由于术中的出血更多,使这一手术有着较高的风险。随着高清腹腔镜特别是3D腹腔镜的发展,我们发现,有一层膜包绕着胃及其营养血管和血管周围脂肪,形成“信封”样结构,使胃悬浮在后腹壁。从胚胎学观点,这是胃系膜或背侧胃系膜近胃端的残留。这种残留的遗迹为手术(尤其是传统的D2手术)提供了一个边界。我们沿着“信封”的边界进行剥离和根部血管结扎,形成了一种新的手术,即D2+CME。因此,这种解剖学的进步使我们认识到胃的边缘除了胃本身,还包括血管和血管周围脂肪,这些都被一层膜包绕,形成胃器官整体的边界(boundary)。沿着这个boundary的手术使得胃癌根治手术便于标准化且便于学习。因此我们很希望更多的患者和外科医生了解这样的解剖和基于这种解剖的外科手术。

 

  完整系膜切除在用于直肠癌和结肠癌时都能提高五年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人们一直认为这是由于淋巴结的清扫更彻底。但是,我们通过连续的病理切片发现,不论是胃癌还是结肠癌,包绕着胃和结肠系膜的“信封”中存在相当比例的转移性癌细胞。这种癌细胞既不存在于血管中,也不存在于淋巴管或浆膜腔中,而是独立于一个“信封”样的腔隙中。因此,我们把它称之为相对于传统的直接侵犯、腹膜播散、血行转移和淋巴扩散之后的第五种转移,简称“第V转移”。如果把这个“信封”彻底去除,将不仅清扫了淋巴结转移,也清除了“第V转移”。我们正在做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CT),对比捣毁“信封”(传统D2胃癌手术)和不捣毁“信封”(D2+CME胃癌手术)对胃癌术后患者远期效果的影响,我们正在等待这一研究的结果。

 

  由于解剖学和病理学的进步和认识的深化,我们在国际上注册了单中心前瞻性“胃癌根治术D2和D2+CME的比较”的RCT研究。这个RCT研究还处于入组阶段,我们共入组300多例,从近期结果来看,至少有2个结果是非常满意的。第一个近期结果是,D2+CME组的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D2组。国际上报道传统D2胃癌手术出血量一般在180-220ml之间,而我们D2+CME胃癌手术的出血量往往是10ml以下,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我们把胃癌手术出血量从百位级降到了个位级。这对患者的恢复、对手术中的副损伤、对肿瘤的整块切除都是很有帮助的。第二个近期结果是,D2+CME术后淋巴结收获率非常稳定,呈现峰值分布,集中在35-45之间;而传统D2术后淋巴结收获率忽高忽低,呈波形分布。这不同于从前人们所追求的淋巴结收获越多越好,而在肥胖患者中又达不到那个标准。我相信,这两个基本结果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远期效果,这也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版面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高珊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胃癌微创手术腹腔镜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