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访谈>正文

陆伟教授、郝继辉教授、巴一教授分享: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重症医学科MDT经验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7/30 14:35:19  浏览量:6606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1年7月23-25日,天津市第四届肿瘤重症医学大会暨第四届肿瘤重症感染临床诊治进展高峰论坛盛大召开,

编者按:2021年7月23-25日,天津市第四届肿瘤重症医学大会暨第四届肿瘤重症感染临床诊治进展高峰论坛盛大召开,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承办。会议主题为“整合、创新、发展”。《肿瘤瞭望》有幸现场邀请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陆伟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郝继辉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巴一教授解读他们眼中的肿瘤重症医学。 

 
 
在疫情防控期间,肿瘤重症医学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面承担了很大责任。您如何看待近年来肿瘤重症学科的发展和成长?

陆伟教授:虽然重症患者在肿瘤患者中占比不大,但这部分患者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而且最终影响着肿瘤患者救治的整体水平,因此特别受社会关注。肿瘤重症医学近些年已得到了长足发展,重症患者救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大手术开展、新型技术应用和危重症管理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肿瘤重症医学专家和护士也承担了对新冠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天津有一部分专家奔赴武汉,另一部分同道在天津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天津市海河医院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责任。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作为首批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未来将如何进一步提升肿瘤重症科在患者全程管理中的作用?

陆伟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是国家肿瘤临床诊治中心(全国只有两家),我院的定位是站在高原,勇攀高峰。勇攀高峰是指我院可承担疑难危重患者的诊疗,其他省市肿瘤专科医院救治不了的患者在我院可以得到正确的诊断治疗,其他医院救治困难的病例我院可以给予指导。在学科带头人王东浩主任领导下,肿瘤重症团队的诊治水平不断提高。期待我院未来能更好地承担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使命,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
 
肿瘤重症医学科室的成立对肿瘤患者治疗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郝继辉教授:肿瘤的治疗越来越复杂,新型的抗肿瘤药物治疗、围手术治疗都可能会造成危急不良事件或严重并发症,很多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在术前伴有合并症,需要肿瘤重症科的支持。然而,在学科布局方面,既往肿瘤专科医院大多缺乏综合医院的配套支持系统,特别是对重症患者的管理存在空白。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在2007年之前没有肿瘤重症科,重症患者的救治常需要求助于综合医院。为了解决这一瓶颈,我院在2007年建立重症学科,经过14年的发展,重症学科已经能为肿瘤科保驾护航和提供支撑,因此临床医生也能放下思想包袱,更好地实施新治疗技术和药物来治疗患者。
 
总之,在肿瘤专科医院成立重症科室,医院的学科布局更加完善,有助于实现对患者的全链条管理和支持。
 
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肿瘤中心之一,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对于肿瘤重症学科的发展有哪些布局?

郝继辉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今年将迎来建院160周年,作为国家肿瘤医学研究中心,我们有职责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前期我院建立了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分中心,也启动了很多网络中心的建设,希望借助平台的优势,把我院肿瘤重症学科进一步做大做强。我们也希望在全国的层面上和兄弟单位联合,结合综合医院的一些学科优势,最终在我院建成有特色的肿瘤专科医院重症学科。
 
重症医学科被认为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于肿瘤患者,重症医学科能解决哪些问题?

巴一教授:很多肿瘤患者伴有共病,一些肿瘤治疗方式也可能导致危重型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比如PD-(L)1抑制剂、CART疗法等免疫治疗手段可能会引起全身免疫系统的紊乱,甚至是细胞因子风暴等致死性症状,肿瘤专科医生处理这些病症很棘手,此时重症医学科加入可大幅提升围治疗期的整体安全性。重症学科可为围治疗期的肿瘤重症患者保驾护航和提供支持,一些病人可能由“不可治”变成了“可治”,出现危急症状的患者转危为安,部分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延长,最终提升肿瘤整体治疗水平。当然,并非所有肿瘤患者都需要重症医学,重症医学科能帮助的病人还是少数。
 
当前我国MDT多学科诊疗在各级医院中的开展情况不尽相同,一些二、三线城市的市级医院尚未开展MDT模式,天肿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

巴一教授:近些年的学科研究越来越专业,研究越来越深入,这种背景下,医生对疾病认识的片面性也不可避免。近些年,以宏观角度看待疾病的整合医学变得更加热门。本次大会以“整合、创新、发展”为主题是有道理的,整合是第一步。MDT多学科的诊疗水平像木桶一样,体现“短板效应”,MDT水平高低受限于短板的学科。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在MDT合作方面做出很多努力,对于疑难病例,每周安排一次MDT共同讨论,制定和核实治疗方案;此外社工、心理医生也加入MDT团队,争取在身体、心理、精神层面给予全方位的照护。
 
重症患者亟待救治,死亡率高,学科热点多,知识更新快。因此对专业人员的水平、科室合作和学科合作有很高的要求。这对于我国重症医学科MDT诊疗提出哪些挑战?

巴一教授:全球范围内MDT诊疗已经开展了多年,重症MDT依然是起步阶段。重症科医生应了解肿瘤的重症和普通的重症是不一样的,比如感染细菌的种类可能不一样,因此重症科医生应进行深入学习,具备正确管理肿瘤重症不同情况的能力。而肿瘤医生也要熟悉肿瘤患者可能出现的危重症,与重症科良好协作。然而,重症医学科非常忙碌,要求大夫常在床边,这种情况下如何让重症医生加入MDT?互联网线上讨论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重症医学科加入肿瘤MDT团队也是一个趋势。正如上文所说,重症学科的加入可能使危重患者由“不可治”变成“可治”,患者生命得到延长,最终提升肿瘤患者的整体治疗水平。
 
专家简介图片
 
陆伟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肝癌防治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肝胆疾病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分会常委
 
郝继辉
天津市肿瘤医院
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
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论文70余篇
 
巴 一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
中国药学会抗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承担多项科技部及国家基金委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多篇,单篇论文最高引用次数>2000次;
获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天津市青年科技奖、天津市131人才称号;
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天津市科技进步奖等;获发明专利5项;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重症医学

分享到: 更多